最新动态
《“地质人”讲“地质事”》—— 退役不褪色 岗位建新功
发布时间:2023/12/12    阅读:15

讲述人:梅小强 (钻探员

讲述时间:2023年12月 

2020年6月,我从部队退伍,来到煤田地质二队,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踏上了属于我的建设家乡之旅。

2021年上半年,我去往了兰州永登项目部。初到项目,觉得一切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对钻机不了解,熟悉的是跟之前在部队驻训的工作环境比较相似。初来乍到,项目上的活儿我大都不会干,一开始有些沮丧,觉得自己处处多余,帮不了什么忙。为了能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拜师”学艺。在项目上我一共拜了三位师傅,第一位师傅是班长吕信茂,教我钻机上的工作如何开展,帮助我融入钻机生活;第二位是机长朱振河,教我钻机的用法,调浆和电焊,也是教我最多的师傅;第三位是风险与事故预防及处理中心主任张爱堂,在宁晋项目工作时,我不会涉电工作,正在我焦头烂额之际,张爱堂一点一点抽丝剥茧把细节展开从头开始教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算算时间,截至现在,我也跟过5、6个项目了,但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兰州永登项目。永登项目驻地跟以往待过的地方大不相同,它位于内陆腹地,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尤其是一早一晚,温差很大。我们项目上执行三班倒,分早中晚三个班次,早晚还好,如果分别体验了晚班和中班之后,那大概就能很真实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早穿棉袄午穿纱”了。夜晚的永登气温能降至零下,大家上班都得裹成粽子,捂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寒风还是吹得人脸生疼,但是上中班的话,中午温度能升至二十多度,不光要换掉厚厚的棉服,而且还要忍受强烈的紫外线,太阳晒在脸上火辣辣的,更不要说抬头睁眼看太阳了。

在这个项目我遇到了朱振河师傅,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完成从部队教员到钻机钻工的角色转变,对所干的工作也是一知半解,是朱师傅把我带进钻探工作中来。朱师傅十分耐心,从最简单的调浆、拧钻杆开始教起,再到后来复杂一点的电焊、分析参数等,都是手把手教学。不管我提的问题简单与否,他都会十分耐心地解答。他身上最让我敬佩的点是他对工作的专注和热爱,平时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一点点误差都会重新返工,但在我工作出现失误了却并未指责我,而是从细节处分析我出错的原因,并指导我下次如何更好地改正,他这种对工作有敬畏之心的态度让我深深折服。

朱师傅常常告诉我“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素质上去了才不会怕各种困难,学习永远都不会过时,并且是需要我们终身去坚持的事情。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在工作之余,我利用业余时间考了跟工作相关的资格证,其中有高空作业证、电工证、安全管理员证等,我始终坚信,技多不压身,多学习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有一个专门用来记录学习技能的一个笔记本,每学会一项技能我都会在本子上写下来,并且在后面打个对钩。一开始,面对不熟悉的工作,技能点增加的很慢,有时候十几天也就才能完成一项技能,后来随着技能的熟练度不断提高,技能点的增加也越来越快,直到后来增加的技能都能写下两张纸了。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属于我的地质工作道路才刚刚开始,我将继续发扬退役军人本色,在新的岗位上和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靠,劲儿往一处使,为二队地质事业贡献力量。(整理人:张圆圆)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