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传承地勘精神 营造良好家风
发布时间:2024/9/12    阅读:16

题记:我队建立于1957年,六十七载峥嵘岁月,六十七年历史沧桑。这六十多年来,有多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加入地质队列,又有多少地质家属默默付出,鼓舞着地质人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时光荏苒,岁月留痕。一项项工程、一处处宝藏见证了一代代地勘人“三光荣”“四特别”的地勘精神和良好家风的传承。在我的家庭里,家风是父亲处难不畏难的担当,是母亲吃苦不言苦的坚毅,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勤俭和善的生活态度。

父亲是一名退休的勘探队员,他的足迹遍及全国的崇山峻岭、阡陌沟壑。最艰苦的时候,施工地连续数天降雪、信号中断、交通中断。钻机储存的煤用完了,菜吃光了。同事们踩着没膝深的雪去附近捡柴,到最后柴也捡不到了,废胶碗,破皮鞋,能燃烧的东西都拿来当做饭的燃料。没有菜,就吃储存的海带,一个钻机二十几口人,连续六七天就这么熬过来。当地的路都是依山而建,山高路陡,坡急弯多,交通极为不便。雪化后,道路更加泥泞。运输钻具的车辆到不了施工现场,为了不耽误施工,大家通力合作,抬钻杆、搬套管。二十几个人一起肩扛手抬,把重达七八百斤的马架子(运输钻杆的工具)搬到距离施工现场一里多地的汽车上。父亲42年的职业生涯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坚守打造了无数个优质工程。他从来没说过在外的不容易,是我想写一些父亲的事,问了才知道。他习惯了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这是地质人特有的坚毅和担当。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我的母亲作为地质职工家属,家里家外都靠她一人承担,特别是年迈的奶奶卧病在床那几年,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种田,还要照顾奶奶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那种艰辛和劳累可想而知。母亲每天给奶奶端水喂饭、梳洗护理、清洁被褥,而自己饿着肚子去上课是常事。我和哥哥很小就开始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只为减轻一些母亲的负担。

那时候农村常停电,母亲白天要上课,经常在夜里洗衣服。我和哥哥凑到蜡烛的光下,一起刷鞋、洗衣服,那一幕也成为我们家回忆的一部分。尽管生活很难,可母亲从来没有抱怨、呵斥。奶奶卧床多年,我回忆起奶奶,依然是她梳着一丝不乱的发髻,穿着月白色的斜襟上衣的样子。

父母都有工作,我们家在农村也算是收入不错的家庭。可父母从来都秉承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记得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吃的粮食蔬菜都是母亲自己种出来的。一家人不和别人攀比吃穿,不追求名牌,生活虽不富裕,却也怡然自得。父母在村里的人缘很好,记忆中经常东家给几颗菜,西家送几根葱,而我家葡萄、石榴成熟的时候也是一包包的送给左邻右舍。冬闲的晚饭后,家里的沙发总是坐满了人,大人之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家风似春雨,润物细无声。时代变了,生活变了,身为青年的我们不必再去经历父母的辛苦,但他们对我潜移默化的熏陶、言行举止的教育必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也会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让地质人特有的坚毅与担当代代相传。

我想,这就是我家的“传家宝”。(刘晓颖)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