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月夜感怀
发布时间:2024/11/19    阅读:19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千百年来,一轮明月,寄托了人们悠悠不尽的感怀与浪漫。孤独的诗人月下独徘徊,远行的游子望月思故乡,分别的友人对月诉衷肠。借月抒怀,文人墨客将内心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化作一行行优美的诗句。回看小时候被迫读完诗词里的月,现在才知道有多美。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十字之间,不仅让世人感受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与宁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高洁情操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光明与名号的心境。在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复杂而深沉的爱恋与忧虑。他当时虽身处逆境,心怀却未曾狭隘,反而以更加宽广的视觉审视着这个时代,也有对盛世繁华的无限向往。这种情感,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

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诗人与阔别八载的弟弟苏辙重逢,当暮云缓缓散去,夜色中悄然渗透着丝丝凉意,天际银河悄然流转,月轮星移,每一幕都诉说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重逢的喜悦中夹杂着对未来相聚无期的淡淡忧虑,这份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加之过往岁月的沧桑积淀,让此刻的苏轼相较于一年前吟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那份豁达与自慰,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脆弱与敏感。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牛渚,或许这个名字初听起来略显陌生,但一旦提及它是传说中诗仙李白跃入水中捕月之地,便不由自主地勾起了人们的一抹遐想。在一个秋意渐浓的夜晚,东晋名士谢尚泛舟江上,享受着月光的沐浴,不料一阵吟诗声随风飘来,令他大为赞叹。出于对这非凡才华的欣赏,谢尚决定邀请这位诗人一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出口成章的才子竟是运租船上的一名普通船夫——袁宏。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吟诗对句,直至东方既白。这份跨越阶级的友谊与对文学的共同热爱,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而袁宏,也因此在谢尚的提携下,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名士,名扬四海。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诗余韵悠长,情感深沉而含蓄,这秋思,似乎并非源自内心深处的涌动,而是随着月光的倾洒,自天际缓缓降临,如同细雨般轻轻拂过每一个仰望星空的灵魂。今夜,世间百态,有人共享天伦之乐,亦有人独守异乡之寂,让思绪与月光一同流淌,无处遁形。这秋思,仿佛成了夜空中无法回避的凉意,渗透进每一个渴望温暖的心灵,让人在清冷中寻觅共鸣,在孤寂中体会相连。

情感与记忆的思绪飘到高中时代,那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晚上课间在操场上散步,望着天上那一轮或弯或圆的明月,享受片刻的安宁。当时的月亮被我寄予了太多的情怀,或悲、或喜、或忧、或愁,对它诉说着心底的纸短情长。在无数的星星之间,月亮好像很孤独,又很洒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多年前,古人望月而歌,问月而寻。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早就开始了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2020年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带回月球样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或许可以试着回答,“月从何来”“月亮年几许”等问题。古人的智慧和中国航天的力量,以今日之航天探索,解古人文月之惑,岂不美哉!快哉!如今的我们,从古人给月亮起的这些美好别称中,探寻着独属于月球的国风浪漫。(李静)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