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我有幸观看了红色电影《南京照相馆》。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满两年的青年党员,这次观影让我对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的体会。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吉祥照相馆里一群普通人的故事。邮差、老板、戏曲演员……他们就像我们今天身边的同事、朋友一样,是乱世中只想活下去的普通人。然而,当他们在暗房里意外冲洗出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底片时,他们做出了选择——用生命去守护这些真相。
最让我震撼的,正是这种“普通人”的视角。那个为了保护底片,紧握着相机走向日寇枪口的照相馆老板金承宗;那个一次次将逃生机会让给他人的邮差苏柳昌。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们也会恐惧、会挣扎,但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们身上迸发出的勇气与担当,照亮了那个至暗的年代。当老金在撤离前夜,摇动布景轴,在幕布上为大家“展现”故宫、长城,所有人含泪高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那一刻,“家国情怀”这四个字,从未如此具体而滚烫。
走出放映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时常会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的担当究竟在哪里?《南京照相馆》给了我一个深刻的答案:担当,就在于守护我们得来不易的今天,在于立足本职岗位,将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影片中的人们用生命守护的是历史的底片,而今天的我们要守护的,则是这份历史的记忆和鲜血换来的和平与发展。我不再觉得自己的工作琐碎或微不足道了。认真核对每一份合同,细心编制每一份文件,高效完成每一项任务——这就是我的“阵地”。我要像影片中的先辈守护真相一样,守护好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初心。
这次观影,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初心的叩问与精神的淬炼。它让我清晰地看到,从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到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责任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将带着这份深刻的感悟,继续在我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告慰历史,用奋斗的青春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