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人的舞台,从不局限于山河旷野。当九五后青年李萌萌的身影出现在地质图前、项目现场、宣传镜头与团队中心时,我们看见的,是一位能随需而变、蓬勃生长的复合型人才。她以专业为基、才华作翼,在不同岗位间从容穿行—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去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开花。
扎根地质:以专业之笔,书写资源保障的担当
对李萌萌而言,地质不只是所在专业,更是一份需以严谨立身、以耐心践行的使命。入职伊始,她便挑起独立编制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的重任。这一工作是地质领域技术性与综合性兼具的核心板块,既需精准的数据分析支撑,也离不开严谨的法律依据兜底。李萌萌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高质量完成了此项任务,为项目后续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此后,她陆续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推进多个同类项目,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流程,逐步成长为我队技术骨干。
2024年,单位首次承接县级非煤矿山综合治理规划编制任务,李萌萌主动请缨担任项目负责人。缺乏先例参考,她主动对接兄弟单位取经;缺少基础数据,她多方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弥补。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沉稳与高效。项目攻坚期,她曾连续一周加班至深夜,逐件梳理历史数据、逐项核实矿区资料,最终提交的规划条理清晰、结论可靠,赢得专家组一致好评。
“地质工作是资源安全的基石。”李萌萌始终坚信,“每一份报告都关乎重大工程决策,必须分毫不差。”这份对职业的敬畏与执着,让她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交出了不凡的答卷,也彰显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跨界破圈:从画笔到镜头,诠释地质人的无限可能
如果说地质专业是她的“根基”,那么她的艺术才华与创新精神,则为其事业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省委省直工委、省文旅厅、省文联联合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书画摄影短视频比赛中,她以一幅描绘地质队员野外工作的水粉画荣获三等奖。画中,天空蔚蓝如洗,俯瞰着广袤田野,三名地质工作者正躬身合力提钻,手臂与脊背绷成一道充满力量的弧线——这齐心协力的瞬间,是她对地质工作者最深情的礼赞。
2025年初,我队抽调3名骨干成员成立策划团队,支援辰光大酒店,李萌萌名列其中。隔行如隔山,进入酒店行业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地质人“啃硬骨头”的精神让她迎难而上。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设计软件,分析热门传播案例,甚至自费报名线上课程。短短三个月,她与团队协作制作了132张宣传海报、65个短视频,并主持118场直播。其中一场明星婚礼直播堪称高光时刻—通过前期精准造势与凌晨5点启动的全程直播,成功斩获超高流量,单场累计在线人数突破20万,最高每分钟在线达911人,直播间峰值同时在线人数飙至3320人。为酒店带来了显著的客流增长。
“地质勘探教会我从复杂现象中寻找规律,宣传运营也是如此,”李萌萌笑道,“都要基于数据,但更需要创意和温度。”
李萌萌获奖美术作品
温暖同行:用笑容传递力量,以行动凝聚团队
在李萌萌身上,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她那极具感染力的微笑,成为工作中一道温暖的风景—清晨楼道里的亲切问候,技术讨论时的耐心解答,面对难题的暖心鼓励,都让同事们感受到真挚的关怀。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她总是主动分享经验,耐心指导操作要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传帮带”精神。
在辰光大酒店支援期间,李萌萌敏锐地发现不少同事对新媒体转型抱有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她主动利用休息时间,逐个找同事促膝长谈、深挖症结,再以耐心细致地引导拆解顾虑,帮助大家逐步放下包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工作内容的变化;得知同事记不住短视频剪辑步骤、担心线上宣传效果不如传统方式时,她不仅拿着自己整理的简易操作步骤手把手演示,还主动收集同类酒店的成功案例,用真实数据打消顾虑;遇到同事操作失误时,她也从不催促,而是笑着说“咱们多试两次就熟了,我陪着你”,慢慢帮大家建立信心,让整个团队都以积极心态拥抱工作变化。
既能手持地质锤踏遍青山,也能执起画笔描绘山河;既能伏案撰写严谨报告,也能面对镜头传递声音。在她身上,闪耀着地质人“朴实、坚韧、创新、奉献”的精神底色,更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心怀家国、知行合一”的担当。正如李萌萌所说:“工作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无论到哪里,都要把事情做好。”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一名九五后青年对事业的敬畏,对团队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颗冉冉升起的地质新星,正以她的光芒,照亮更多同行者的路——山河万里,终不负少年意气;跨界破局,自有一片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