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甘作项目一线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是保障生产、服务职工的“多面手”;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从部队到二队,“国防绿”换装“地勘红”,但“向前冲锋”的军人本色始终不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打头阵、勇挑重担;他是党小组长,结合生产实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建工作有声有色,为推进项目凝聚了力量。他就是马头营项目部沙立伟。
服务职工的“多面手”
沙立伟之前在某军分区服役,是一名技术过硬的汽车兵,2019年到二队,在马头营项目部作专职司机。他驾龄25年,具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和良好的驾驶习惯,目前已安全行驶20万公里,从未发生车辆违章和安全事故。压裂期间排水管道损坏,工地上没有备用件,需要出车购置排水管,他及时出发,前往曹妃甸购买设备,一路上安全行车、风驰电掣,赶在规定时间内买回了排水管,保障了生产。
除了握紧“方向盘”,他还打好“铁算盘”。项目部20多个人的一日三餐都在工地,他兼职负责日常食材采购。为了让工友们吃上新鲜安全的食品,有充足的体力投入到生产中,他精打细算、货比三家,既保证质量,也节约成本,切实把好采购这一关。他说,“能让大家吃得饱干得好,我多跑几家不算啥。”
勇挑重担的“急先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个春节都坚守在项目一线。在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今年5月中下旬,马头营干热岩项目开展压裂工作,这是试验性发电前的关键环节,事关项目成败。按照项目部安排,沙立伟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和其他职工一起铺设M1井、M3井至M2井的输水管道,将10个储备罐注满压裂液,提前做好准备。压裂期间,他负责压裂设备所需的清水供给,全力做好保障。专业技术团队撤场后,项目部按计划开始处置压裂返排液,为了保证工期,缩短和下一道工序的衔接时间,决定24小时不间断抽排。当时发电厂房建设、配套设备安装都在赶进度,只能抽调两名职工白天作业,夜班实在抽不出人来。紧要关头,沙立伟毫不犹豫主动请缨承担夜间装车工作。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关键时刻一定要顶上去!”
返排液装车,需要人工携带水管攀爬至回收车灌顶,将水管加固后打开开关,抽取返排液直至注满。回收车加上罐体高达5米,爬上爬下就是一身汗。返排液温度高达100℃,罐体随着高温液体的注入,温度也随之上升,人站在灌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注满之后,操作人员再携带水管沿爬梯返回地面。这样的高空高温作业,在白天已是非常不易,更别说夜班作业了。6月1日至11日,沙立伟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独自一人抽取返排液几十余车,圆满完成了任务,保障了项目有序推进。
一线党建的“领头雁”
今年4月,沙立伟被推选为马头营项目部党小组长。虽然之前没有党建工作经验,但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从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在项目一线“热”起来、“火”起来。
体验教育就近开展。他用好红色资源,组织职工到项目驻地唐山市乐亭县参观李大钊纪念馆,认真学习李大钊同志崇高精神,为加快干热岩项目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党史光影入脑入心。他充分利用队党委配发的便携式投影仪和百部红色电影、百首红色歌曲,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大家观影听歌,引导大家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和把握。宣传教育有声有色。他带领大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他鼓励青年职工多写稿件、勤拍照片,加大野外一线生产生活宣传力度,提高了马头营项目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小组建在项目上,作用发挥到现场”。他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了理论学习有深度、保障生产有力度、服务职工有温度,把党小组建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推动项目形成了重大标志性成果。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探索,推动党建和生产深度融合,为项目建设凝聚力量。(游伟)